This is my school hospital's operation room. It is quite amazing that we have such a brilliant broadcast system in the room No. 6. The camera is in the middle of the shadowless lamp and the image display on the Sony monitor.
My teacher, Dr. Huang said every hospital emphasizes on the teaching facilities nowadays, so maybe this system can develop to the combination of live image and voice.
The only disadvantage is that sometimes the operator's head block the camera, therefore it display nothing but the green scarf on the monitor.
I hope one day there will be a smart live broadcast system as in the Japanese drama in my school hospital :P
Jan 23, 2009
Jan 19, 2009
97學年度全國醫學生見實習分享會心得
原本只是很開心地在Thinkmedical板po了篇感謝文,向會議這兩天辛苦的慈濟醫學系會及SCOME工作人員致意,結果台大的恆豪兄推文敦促要po篇像樣點的心得文,自己心想既然在東岸吃喝玩樂了兩天,認真po篇心得文其實也不為過,因此才開始著手這篇文章。
參加這個活動的動機其實很單純:我想要更了解各個不同學校再見實習上制度到底有什麼不同。這個念頭的主要來自於去年12月我到高雄榮總婦產科見習外放,在那裡遇到一些在高榮實習的陽明intern學長姐,再和他們互動之後才知道原來陽明的intern實習天數是21個月,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我們兩校在臨床教育上還真有諸多不同的地方,加上剛好看到板上正在宣傳關於這個SCOME策劃的全國醫學生見實習分享會,只要願意當學校的官方代表,就可以享受慈濟醫學系會提供的車資、住宿和幾頓豐碩的美食,在這樣吸引人的條件下,我就報名了這次活動。
首先,這次與會的學校有七間,包括長庚中醫、中國醫、高醫醫學及學士後醫、成大醫、國防醫、台大醫、陽明醫、慈濟醫,這七間學校八個系所都有代表上台報告,另外中山醫只有在大會手冊內附上書面資料,並無代表報告,比較可惜的是少了輔大和北醫的書面資料及報告的代表。
這次會議的主辦單位真的用了很多心在議題的討論上,為了避免大家的討論方向太過分歧,事先提供了一份見實習指定簡報內容,希望我們各校代表在報告時至少要有表列內的十個關鍵的問題,這看似不起眼的要求,從當天與會與會的狀況看來,確實發揮了成效,這讓代表們很容易就能抓住各個學校臨床教育的重點,也能很容易比較各個學校不同的地方。
就各校討論的內容看來,每間學校的醫學教育這幾年變化都蠻大的,常常差個一兩屆在制度上就有所差異,基礎醫學部分的變化更大,常可以聽到一些學校的低年級代表說到:「我們這屆的課程又改成如何如何,把某些課程整合起來...」,聽來聽去每個學校的基礎或臨床學科上法都有所不同,時間也有所差異。
以解剖學來說,我們高醫現在三四年級上的是整合課程,解剖學分散到各個器官系統裡,神解部分主要在三下 block7 Nero system,解剖學實驗獨立在四下 block13;台大三上解決解剖lecture和大體lab,三下進行神經解剖學;慈濟三上就瞬間把人體解剖學相關的課都解決掉,包括大體lecture和lab,神解及組織學;陽明又是類似我們高醫的課程整合,只不過他們的整合方式是大三上整合的基礎醫學部分,大四上整合的臨床醫學部分。
臨床醫學部分,高醫採取的方式是把內外整合到各個block內,兒科主要在三上block 2 development,婦產科主要在四下block 14 reproduction and sexuality,ENT、眼科、皮膚科則在四下block 15的special sense,其他一些和臨床比較沒有直接相關的科目,就在大五一整年的每個星期三下午進行,其他一些學校向是台大、成大、中國醫都是在四下開始有一連串的內概和外概等課程,也有些學校像是國防醫是大五分長兩個十八週,頭八週都先上臨床課程,後十週見習,慈濟醫目前大五這屆是見習前幾週有個內外科整合課程,不過他們目前大四這屆又改成從大四下開始上一些臨床的課程,除了傳統大堂課的lecture之外,大部分學校都有各式各樣的小組討論課程和臨床技能課程,儘管課程名目有所不同,不過內容應該都大同小異。
接下來是真正進入見實習部分,每個學校跑科的方式也都不大一樣,向高醫是大五跑內外婦兒,大六跑其他科,有的學校是「外綁三小,內綁婦兒」,其實聽到最後我也搞不大清楚各個學校的實際狀況是怎樣,只能說是實在是太五花八門了。簡單歸納來說,大部分學校的clerkship是兩年,然後一年的internship;陽明把臨床教育分成四階段,第一階段上一些臨床實習預備課程,第二個階段是九個月的核心實習訓練課程,第三階段是九個月的所謂「多元發展的實習選修」,第四階段類似我們一般學校一年的實習生活;慈濟和國防則是一年的clerkship,兩年的internship。
各個學校對於clerk和intern的要求不盡相同,其他學校有些科因為人力不夠,clerk甚至要值班過夜,有些甚至要值假日班,令我比較訝異的是很多其他學校的代表都表示,clerk的primary包括接new patients寫admission notes,老實說我在高醫還真沒接過new patients,也沒寫過admission notes,大部分我的primary care都是已經住進醫院裡的病人,大部分時間都是在bedside用閒聊的方式重新問病人的病史,第一次接new patient寫acceptance note還是在高榮婦產科見習時,相較於其他學校的clerk,我覺得自己的積極程度應該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這個會議關於實習部分圍繞著關於外放見習這個議題許久,主要是因為樣我們高醫、陽明、成大、台大等學校,都有提供一些國內外醫院見習外放的機會;慈濟在六上和七下各提供一個月的實習外放時間,長庚也有提供一個月的外放時間,不過有趣的是長庚因為intern是很重要的 "manpower",一個月只有兩個外放名額,而且每外放一個月就要扣台幣三千元。最近高醫也掀起一波短期實習外放的聲浪,儘管八字還沒一撇,不過長庚這種每個月限制人數外加扣薪水的方式,相信是官方很有興趣的制度XDDD
以上的偽心得文是關於這次會議簡單的簡介,接下來才是我個人心得部分:
首先很欽佩這次主辦單位能辦出種兩天一夜的活動,慈濟這次展現出的人力與財力都令人刮目相看,除此之外也邀請到宋晏仁副署長與會討論兩個議題:TMAC評鑑委員是否能有學生代表?及見實習資料庫的建立,而不只是簡單的蜻蜓點水致詞罷了,有官方大頭的與會,讓這場會議變得不單單只是一小群人自嗨罷了,讓我們比較理想式的討論有了現實面的檢視,算是蠻成功的一點。另外宋副署長也補充說明關於最近很火紅的波蘭學歷問題,最近衛生署也已經著手研議相關法令修改的議題了。
關於TMAC議題部分,討論的結果覺得學生要馬上參與TMAC運作,在技術面上的難度蠻大的,最主要可能卡在學生的時間有限,沒辦法像TAMC委員那樣到處趴趴走,因此可以先從建立學生與TMAC成員溝通的管道做起,我們覺得TMAC可以到各個學校舉辦座談會,這樣或許能比較真實地聽到一些大眾的聲音;不過這種類似的會議一旦在學校內舉辦,免不了大頭們的關注,這樣很多聲音可能因此被濾掉,因此也可以TMAC的方式可以利用系學會或學生代表,匯集學生們的意見,透過醫聯會和賴其萬教授等比較有影響力的TMAC成員反應。
另外實習資料庫部分,有討論出一份關於實習問卷調查表的內容,另外還有關於這個資料庫如何架構的問題,主要是以陽明本身就有一個實習分享的系統,他們的intern可以在裡面分享關於某間醫院某個科別的優劣,屬於比較一種非官方的版本,資料少了官話算是蠻真實的。因此是否能透過醫聯會組一個資訊小組來管理這個系統,設權限讓各個學校的clerk和intern登入這個系統分享資訊,做成類似food板那種地區美食地圖的形式,這樣能避免實習外放時踩到地雷,當某醫院某科都沒有intern想要去,可能因此改變該科教學的方式,借此提升各center的教學品質。
結束整個會議後,我最大個感想覺得身在高醫算是蠻幸福的,儘管大三大四我們上整合課程遇到臨床課程常常被整得痛苦不已,短時間要消化很大量的基礎和臨床課程,導致我們必須勉強死吞活記共筆裡深硬的內容,但相對之下很多基礎醫學比較偏頗冷門的內容,也因為整合課程而消失了,儘管每兩個禮拜就有一次考試,時時刻刻活在馬上就要考試的餘威下,而且課程因整合變成一份份「套餐」,使得學生沒有額外選修其他課程的機會,但是這樣的安排之下,我們能享有升大五和升大六兩個很完整的暑假可以利用,讓我們自己選擇要去安排暑期見習、旅遊或是其他課外活動陶養身心,比起其他學校到大三開始每學期都有一連串恐怖的基礎醫學課程轟炸,到了四下或見習前才有臨床醫學課程,相對來說我們的課程算是比較容易入門上手的。
這兩天下來真的蠻累的,不過一想到自己吃到五顆公正街包子、一種有一顆大大顆的草莓在上面的蛋塔、內餡包有濃濃奶油的泡芙、熱騰騰的奶茶還有各地的名產,認識一些新朋友也和一些舊朋友敘舊,感覺就蠻開心的。希望未來醫聯會能再舉辦類似的活動,借這些機會多多聯絡各個學校的感情,消弭我們對一些學校長久以來流傳神秘但不真實的刻板印象。最後套句叔叔的話:醫聯會加油,要hold住vital sign繼續經營下去阿 :P
參加這個活動的動機其實很單純:我想要更了解各個不同學校再見實習上制度到底有什麼不同。這個念頭的主要來自於去年12月我到高雄榮總婦產科見習外放,在那裡遇到一些在高榮實習的陽明intern學長姐,再和他們互動之後才知道原來陽明的intern實習天數是21個月,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我們兩校在臨床教育上還真有諸多不同的地方,加上剛好看到板上正在宣傳關於這個SCOME策劃的全國醫學生見實習分享會,只要願意當學校的官方代表,就可以享受慈濟醫學系會提供的車資、住宿和幾頓豐碩的美食,在這樣吸引人的條件下,我就報名了這次活動。
首先,這次與會的學校有七間,包括長庚中醫、中國醫、高醫醫學及學士後醫、成大醫、國防醫、台大醫、陽明醫、慈濟醫,這七間學校八個系所都有代表上台報告,另外中山醫只有在大會手冊內附上書面資料,並無代表報告,比較可惜的是少了輔大和北醫的書面資料及報告的代表。
這次會議的主辦單位真的用了很多心在議題的討論上,為了避免大家的討論方向太過分歧,事先提供了一份見實習指定簡報內容,希望我們各校代表在報告時至少要有表列內的十個關鍵的問題,這看似不起眼的要求,從當天與會與會的狀況看來,確實發揮了成效,這讓代表們很容易就能抓住各個學校臨床教育的重點,也能很容易比較各個學校不同的地方。
就各校討論的內容看來,每間學校的醫學教育這幾年變化都蠻大的,常常差個一兩屆在制度上就有所差異,基礎醫學部分的變化更大,常可以聽到一些學校的低年級代表說到:「我們這屆的課程又改成如何如何,把某些課程整合起來...」,聽來聽去每個學校的基礎或臨床學科上法都有所不同,時間也有所差異。
以解剖學來說,我們高醫現在三四年級上的是整合課程,解剖學分散到各個器官系統裡,神解部分主要在三下 block7 Nero system,解剖學實驗獨立在四下 block13;台大三上解決解剖lecture和大體lab,三下進行神經解剖學;慈濟三上就瞬間把人體解剖學相關的課都解決掉,包括大體lecture和lab,神解及組織學;陽明又是類似我們高醫的課程整合,只不過他們的整合方式是大三上整合的基礎醫學部分,大四上整合的臨床醫學部分。
臨床醫學部分,高醫採取的方式是把內外整合到各個block內,兒科主要在三上block 2 development,婦產科主要在四下block 14 reproduction and sexuality,ENT、眼科、皮膚科則在四下block 15的special sense,其他一些和臨床比較沒有直接相關的科目,就在大五一整年的每個星期三下午進行,其他一些學校向是台大、成大、中國醫都是在四下開始有一連串的內概和外概等課程,也有些學校像是國防醫是大五分長兩個十八週,頭八週都先上臨床課程,後十週見習,慈濟醫目前大五這屆是見習前幾週有個內外科整合課程,不過他們目前大四這屆又改成從大四下開始上一些臨床的課程,除了傳統大堂課的lecture之外,大部分學校都有各式各樣的小組討論課程和臨床技能課程,儘管課程名目有所不同,不過內容應該都大同小異。
接下來是真正進入見實習部分,每個學校跑科的方式也都不大一樣,向高醫是大五跑內外婦兒,大六跑其他科,有的學校是「外綁三小,內綁婦兒」,其實聽到最後我也搞不大清楚各個學校的實際狀況是怎樣,只能說是實在是太五花八門了。簡單歸納來說,大部分學校的clerkship是兩年,然後一年的internship;陽明把臨床教育分成四階段,第一階段上一些臨床實習預備課程,第二個階段是九個月的核心實習訓練課程,第三階段是九個月的所謂「多元發展的實習選修」,第四階段類似我們一般學校一年的實習生活;慈濟和國防則是一年的clerkship,兩年的internship。
各個學校對於clerk和intern的要求不盡相同,其他學校有些科因為人力不夠,clerk甚至要值班過夜,有些甚至要值假日班,令我比較訝異的是很多其他學校的代表都表示,clerk的primary包括接new patients寫admission notes,老實說我在高醫還真沒接過new patients,也沒寫過admission notes,大部分我的primary care都是已經住進醫院裡的病人,大部分時間都是在bedside用閒聊的方式重新問病人的病史,第一次接new patient寫acceptance note還是在高榮婦產科見習時,相較於其他學校的clerk,我覺得自己的積極程度應該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這個會議關於實習部分圍繞著關於外放見習這個議題許久,主要是因為樣我們高醫、陽明、成大、台大等學校,都有提供一些國內外醫院見習外放的機會;慈濟在六上和七下各提供一個月的實習外放時間,長庚也有提供一個月的外放時間,不過有趣的是長庚因為intern是很重要的 "manpower",一個月只有兩個外放名額,而且每外放一個月就要扣台幣三千元。最近高醫也掀起一波短期實習外放的聲浪,儘管八字還沒一撇,不過長庚這種每個月限制人數外加扣薪水的方式,相信是官方很有興趣的制度XDDD
以上的偽心得文是關於這次會議簡單的簡介,接下來才是我個人心得部分:
首先很欽佩這次主辦單位能辦出種兩天一夜的活動,慈濟這次展現出的人力與財力都令人刮目相看,除此之外也邀請到宋晏仁副署長與會討論兩個議題:TMAC評鑑委員是否能有學生代表?及見實習資料庫的建立,而不只是簡單的蜻蜓點水致詞罷了,有官方大頭的與會,讓這場會議變得不單單只是一小群人自嗨罷了,讓我們比較理想式的討論有了現實面的檢視,算是蠻成功的一點。另外宋副署長也補充說明關於最近很火紅的波蘭學歷問題,最近衛生署也已經著手研議相關法令修改的議題了。
關於TMAC議題部分,討論的結果覺得學生要馬上參與TMAC運作,在技術面上的難度蠻大的,最主要可能卡在學生的時間有限,沒辦法像TAMC委員那樣到處趴趴走,因此可以先從建立學生與TMAC成員溝通的管道做起,我們覺得TMAC可以到各個學校舉辦座談會,這樣或許能比較真實地聽到一些大眾的聲音;不過這種類似的會議一旦在學校內舉辦,免不了大頭們的關注,這樣很多聲音可能因此被濾掉,因此也可以TMAC的方式可以利用系學會或學生代表,匯集學生們的意見,透過醫聯會和賴其萬教授等比較有影響力的TMAC成員反應。
另外實習資料庫部分,有討論出一份關於實習問卷調查表的內容,另外還有關於這個資料庫如何架構的問題,主要是以陽明本身就有一個實習分享的系統,他們的intern可以在裡面分享關於某間醫院某個科別的優劣,屬於比較一種非官方的版本,資料少了官話算是蠻真實的。因此是否能透過醫聯會組一個資訊小組來管理這個系統,設權限讓各個學校的clerk和intern登入這個系統分享資訊,做成類似food板那種地區美食地圖的形式,這樣能避免實習外放時踩到地雷,當某醫院某科都沒有intern想要去,可能因此改變該科教學的方式,借此提升各center的教學品質。
結束整個會議後,我最大個感想覺得身在高醫算是蠻幸福的,儘管大三大四我們上整合課程遇到臨床課程常常被整得痛苦不已,短時間要消化很大量的基礎和臨床課程,導致我們必須勉強死吞活記共筆裡深硬的內容,但相對之下很多基礎醫學比較偏頗冷門的內容,也因為整合課程而消失了,儘管每兩個禮拜就有一次考試,時時刻刻活在馬上就要考試的餘威下,而且課程因整合變成一份份「套餐」,使得學生沒有額外選修其他課程的機會,但是這樣的安排之下,我們能享有升大五和升大六兩個很完整的暑假可以利用,讓我們自己選擇要去安排暑期見習、旅遊或是其他課外活動陶養身心,比起其他學校到大三開始每學期都有一連串恐怖的基礎醫學課程轟炸,到了四下或見習前才有臨床醫學課程,相對來說我們的課程算是比較容易入門上手的。
這兩天下來真的蠻累的,不過一想到自己吃到五顆公正街包子、一種有一顆大大顆的草莓在上面的蛋塔、內餡包有濃濃奶油的泡芙、熱騰騰的奶茶還有各地的名產,認識一些新朋友也和一些舊朋友敘舊,感覺就蠻開心的。希望未來醫聯會能再舉辦類似的活動,借這些機會多多聯絡各個學校的感情,消弭我們對一些學校長久以來流傳神秘但不真實的刻板印象。最後套句叔叔的話:醫聯會加油,要hold住vital sign繼續經營下去阿 :P
魚
詞/曲 陳綺貞
我坐在椅子上 看日出復活
我坐在夕陽里 看城市的衰弱
我摘下一片葉子 讓它代替我
觀察離開后的變化
曾經 狂奔 舞蹈 貪婪的說話
隨著冷淡試戴浮華
帶不走的 丟不掉的 讓大雨侵蝕吧
讓他推向我在邊界奮不顧身掙扎
如果有一個懷抱勇敢不計代價
別讓我飛 將我溫柔豢養
我坐在椅子上 看日出復活
我坐在夕陽里 看城市的衰弱
我摘下一片葉子 讓它代替我
觀察離開後的變化
曾經 狂奔 舞蹈 貪婪的說話
隨著冷淡試戴浮華
帶不走的留不下的我全都交付它
讓他捧著我在手掌 自由自在揮灑
如果有一個世界渾濁的不像話
原諒我飛 曾經眷戀太陽
帶不走的丟不掉的讓大雨侵蝕吧
讓它推向我在邊界奮不顧身掙扎
如果有一個世界渾濁的不像話
我會瘋狂的愛上
帶不走的留不下的我全都交付它
讓他捧著我在手掌自由自在揮灑
如果有一個懷抱勇敢不計代價
別讓我飛 將我環繞
原諒我飛 曾經眷戀太陽
原諒我飛 曾經眷戀太陽
Jan 2, 2009
Subscribe to:
Posts (Atom)